静电的能量虽然不大
但因其易放电 会出现静电火花
在易燃易爆场所
可能因为静电火花引起火灾和爆炸
01 防静电措施不到位引发闪爆
2022年8月16日,湖北省武汉某公司一环氧氯丙烷罐(约60吨物料)发生闪爆着火事故。初步分析事故原因可能为:环氧氯丙烷充装过程中,因天气炎热,可燃气体加速挥发集聚,充装过程防静电措施不到位导致环氧氯丙烷罐发生闪爆着火。
02 转料时产生静电引起爆炸
2020年11月17日,江西省吉安市某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发生一起爆炸事故,造成2人死亡、1人重伤、5人轻伤。事故原因:303釜处理的对甲苯磺酰脲废液中含有溶剂氯化苯,操作工使用真空泵转料至302釜中,因302釜刚蒸馏完前一批次物料尚未冷却降温,废液中的氯化苯受热形成爆炸性气体,转料过程中产生静电引起爆炸。
03 静电引燃危险物料爆炸事故
2020年9月28日,湖北天门市某公司发生一起爆炸事故,造成6人死亡、1人受伤。事故的直接原因是:该公司在使用压滤试验机对二硝基蒽醌滤料进行压滤作业时,滤料在压力作用下流动,与聚丙烯纤维滤布摩擦产生静电,能量积聚达到滤料的静电爆发临界值后,引发滤料起火分解,压滤试验机内温度和压力急剧升高,从而导致压滤试验机内的二硝基蒽醌爆炸。
石化企业该如何防静电?
➢设置人体静电消除装置
◉在泵房门外、上储罐扶梯入口处、储罐采样口两侧、装卸作业区内操作平台扶梯入口处、码头上下船出入口、加油站(点)卸油口处等易燃易爆危险品作业场所,应设人体静电消除装置。
◉加油站汽车罐车卸油、静置时间等应该执行操作规程,自助加油设施应采取消除人体静电措施。
➢采取流速控制装置
◉甲乙类可燃液体应通过管道或鹤管从底部进入槽车、罐车以及储罐等,并采取流速控制措施。
➢采用防静电器具并接地
◉可燃液体检尺、测温、采样等应采用防静电器具并接地,符合静置时间要求并按操作规程执行。
➢避免形成细微粉尘
◉化工粉体生产、风送、储存等过程中,尽量避免形成75μm粒径或更小的细微粉尘。如料仓积聚过多挥发气体,应设置进风口在安全料位以下的反吹净化风系统。
➢消除积聚的静电荷
◉在化学纤维静电电位超过允许值的情况下,应采用静电消除器或使带电体周围空气离子化的措施,以消除所积聚的静电荷。
➢清理作业可燃性物质
◉应及时清理作业场所散落的可燃性粉尘,防止产生爆炸或燃烧。
➢采取静电泄放措施
◉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中进行打磨、喷砂、喷涂等易产生静电的施工作业时,应采取静电泄放措施,避免静电积聚。
➢正确使用防静电用品
◉人员进入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应正确使用防静电用品。
24小时在线
15589916231
0531-88238780
抖音二维码
微信公众号
山东瑶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鲁ICP备2020036611号-2